详细>>
收藏 简体 繁体 English

中国征信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 征信 专题 专题研究 报告        2021-06-23

前 言
       2015年,从银行贷款、消费金融,到租车、租房、住宿、借书等生活日常,信用不但影响个人在传统金融领域的金融法动,更逐渐开始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个人征信商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大幕正在徐徐开启,各类民营征信机构摩拳擦掌,在积极申请牌照的同时,依托股东背景和产业生态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伴随着征信行业的爆发,“信用”,开始受到广大民众的空前重视。
我国征信行业市场化进度加速:征信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对金融活动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可有效降低金融系统的信用风险和交易成本。历经20年探索,目前央行仍在我国征信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化的进度正明显提速,首批个人征信牌照发放在即,作为重要补充力量的民营征信机构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对比海外模式,捕捉我国征信业的高成长性要素:征信业在海外起步较早,目前国际上已形成公共、市场、行业协会、混合(分别对应法、美、日、德)等四种主要模式,其中美国的市场化模式对我国民营征信发展颇具指导意义,寡头垄断+垂直细分领域存在一定空间的格局有望同样在我国上演。对比海外成熟市场,我国征信业在数据采集、覆盖范围、产品种类和法律监管等四个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成长性凸显。
      随着国内个人信用交易的不断壮大,市场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巨大、人口分布广泛、活力加速释放的经济体,央行主导的集中征信系统负载过重,而薄弱的个人征信体系直接影响了社会融资成本、放贷效率和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更加市场化的力量加入到行业中来,共同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随着个人信用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监管改革促成的良好商业环境,个人征信行业有望成为一片新蓝海。
      目前,中国个人征信行业雏形初现,搭建起了包含数据征集、模型分析与征信洞察,和征信产品应用在内的三大产业链核心,而首批八家准个人征信机构无论是数据源、技术能力、覆盖人群还是主要应用场景都各有特色,互有重叠或补充,形成一定程度的差异化竞争。
       然而,我国个人征信服务刚刚起步,仍然面临着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数据交易机制缺失、征信教育和普及程度不足等发展挑战。如何能在未来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多措并举破除数据孤岛,并通过构建商业应用场景促进信用文化建设,从而真正提升征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当征信遇上大数据,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从多重视角看我国征信业,正在步入黄金时代:1)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蓬勃发展,需求形态趋于多元化,市场边界不断扩张;2)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征信业发展提供“新利器”;3)密集利好政策对行业爆发构成催化,央行近期下发的《征信机构监管引导》或预示首批民营个人征信牌照落地临近。考虑到高壁垒因素及规模经济效应,预计未来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公私混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小型征信机构或深入挖掘垂直细分领域机会。公共与民营、大型与小型征信机构之间展开错位竞争,形成互补。
信息化管理厂商卡位优势明显:计算机行业公司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占据信息采集、数据沉淀、建模分析等征信产业链的中上游环节,具有先天卡位优势。
       展望未来,我国个人征信的顶层设计将加速完善、基础资源供给优化将会破冰、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行业常态、征信的内涵与外延将在不断的场景尝试中形成共识。此外,未来整个行业有望呈现出公私兼营、“赢者通吃”与中小型专业机构并存的竞合格局。
       个人征信行业立足于信贷,服务于社会经济,繁荣于成熟的信用文化。未来的中国个人征信业将迎来传统与创新的统一、金融与生活的融合、竞争与合作的协同,这个年轻的行业必将能够在蹒跚中砥砺前行。
      凡未有注明出处的均为我公司北京经纬万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内部资料。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我国步入征信时代 10
第一节 征信的本质:对金融主体的数据刻画 10
1.1.1 征信概念及基本功能 10
1.1.2 征信分类、作用及核心要素 11
1.1.3 征信行业盈利模式:产业链内数据的流转应用 14
第二节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历史及市场化发展趋势 14
1.2.1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历程 15
1.2.2 引入市场化发展手段是快速完善中国信用体系的必由之路 18
第三节 我国征信法制建设及行业发展基础 21
1.3.1 我国征信行业的法制建设 21
1.3.2 政府重点打造信用中国 24
1.3.3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基础 28
1.3.4 征信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 34
第二章 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 38
第一节 国际上成熟的征信体系 38
2.1.1 国际上成熟的征信模式主要有市场征信、公共征信、同业征信及混合征信模式 38
2.1.2 征信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41
2.1.3 对比海外,我国征信业的成长性要素凸显 44
第二节 中国正在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公私并行的征信体系 45
2.2.1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目前我国征信行业的主导力量 46
2.2.2 市场化进度加速,作为行业重要补充的民营征信机构迎来新机遇 53
第三节 我国征信业格局:公共为主商业为辅,创新模式稳步发展 59
2.3.1 公共征信体系:央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59
2.3.2 商业征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和社会征信机构 64
第三章 大数据重构征信体系 67
第一节 大数据为征信业发展提供技术“新利器” 67
3.1.1 互联网时代征信数据:广泛多维、动态实时 67
3.1.2 大数据征信引领征信行业发展 69
3.1.3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全面升级传统征信业务 72
第二节 大数据征信四大竞争热点 74
3.2.1 数据源的争夺 74
3.2.2 征信算法不断优化 75
3.2.3 个人征信牌照具备一定稀缺性 77
3.2.4 应用场景将是大数据征信能否成功的关键 77
第三节 企业征信:产业互联网的金融革命 78
3.3.1 产业互联网化趋势下的突破 78
3.3.2 中国企业征信市场格局 80
3.3.3 IT公司有望切入企业征信市场 80
3.3.4 新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模式 81
第四节 个人征信:全新蓝海市场已经开启 82
3.4.1 大数据时代,居民行为信用化 82
3.4.2 中国个人征信市场格局 82
3.4.3 我国私营个人征信行业刚刚起步 83
3.4.4 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将成为新蓝海 88
3.4.5 个人征信的产业链分析 93
第五节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97
3.5.1 我国征信市场空间巨大 97
3.5.2 我国企业征信营收规模可达100亿元 99
3.5.3 个人征信市场规模约为675亿 100
3.5.4 供应链融资:农户消费和经营融资需求是蓝海市场 111
第四章 我国征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12
第一节 征信生态雏形渐显,机构差异化定位初露端悦 112
4.1.1 中国征信行业生态体系雏形初现 112
4.1.2 八大准个人征信机构差异化定位初现端倪 115
4.1.3 破除瓶颈,征信业三大基础建设亟待完善 121
第二节 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将渐次经历四大变化、最终形成公私兼营多层多元格局 125
4.2.1 个人征信行业在未来三到五年间将经历四大变化 125
4.2.2 我国个人征信最终将形成公私兼营、多层多元格局 127
第三节 我国征信业未来将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131
4.3.1 征信服务天然趋向垄断 131
4.3.2 具备数据优势的征信机构将脱颖而出 135
4.3.3 未来征信业竞争格局为国家与市场化巨头并存 141
第五章 我国征信业趋势机会及风险 145
第一节 征信业趋势走向 145
5.1.1 市场化征信机构即将崛起 145
5.1.2中国征信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146
5.1.3 大数据征信体系是未来发展方向,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发力重点 146
第二节 征信行业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有利 147
第三节 隐私保护是主要行业风险 148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图表目录
表1-1 征信的分类 15
表1-2 征信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 15
表1-3 中国征信经历了探索、起步和深化三大阶段,正在积极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18
表1-4 中国征信行业政策法规一览 29
表1-5 中国征信行业其他法规文件一览 31
表1-6 2005-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32
表1-7 2005-2015年中美两国最终消费率对比 33
表1-8 2010-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及增长率 33
表1-9 2012-2019年中国P2P贷款交易规模 33
表1-10 2011-202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及增长预期 34
表1-11 2011-2020个人贷款余额(万亿)及增长预期 34
表1-12 月新增问题P2P平台数和累计问题P2P平台数 35
表1-13 国内外共享经济案例 35
表1-14 2014年中美两国信用卡持卡情况对比 36
表1-15 2007-2014年中国信用卡存量和增长率 36
表1-16 央行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和个人数量(2014年) 37
表1-17 央行征信系统数据来源结构(2014年) 38
表1-18 部分上市银行贷款结构(2014年) 38
表1-19 部分上市银行客户数(2014年) 38
表1-20 支付宝钱包活跃用户数 39
表1-21 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含WeChat) 39
表2-1 日本个人征信市场由行业主导,规模远小于美国 43
表2-2 日本企业征信市场相对市场化,发展也较具规模 43
表2-3 主要征信运营模式的对比比较 44
表2-4 我国征信行业的成长性要素 46
表2-5 人行金融信息基础数据库、NFCS、MSP三个平台相关数据比较 49
表2-6 央行企业与个人数据库收录信息 50
表2-7 央行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历程 51
表2-8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企业及个人征信服务概览 52
表2-9 德国、意大利、韩国的案例表明混合征信模式下私营机构是市场的主体 55
表2-10 民营征信牌照发放情况 56
表2-11 首批入围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机构 60
表2-12 我国征信行业现有格局 61
表2-13 企业征信系统收录的企业及其他组织数量 62
表2-14 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量 62
表2-15 央行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服务的机构用户(2014年) 63
表2-16 2014年央行个人征信数据库收录信息构成 66
表2-17 我国各类征信机构情况 66
表2-18 信用评级机构完成债项评级笔数 67
表2-19 NFCS收录机构和客户数量 68
表2-20 MSP收录机构和客户数量 68
表3-1 技术变革推动征信行业发展 69
表3-2 互联网时代个人征信的数据来源 70
表3-3 美国的差异化金融服务 73
表3-4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全面升级传统征信业务 75
表3-5 大数据征信数据源的分布 76
表3-6 中国企业征信市场格局 82
表3-7 阿里小贷发展路径 84
表3-8 中国个人征信市场格局 85
表3-9 2015年可谓是“中国个人征信市场化元年”关键事件 85
表3-10 第一批私营个人征信公司比较 86
表3-11 部分公司的个人征信产品比较 88
表3-12 芝麻信用的信用生态体系产业链 96
表3-13 美国征信行业营收规模与消费信贷规模比例远超中国 101
表3-14 美国居民信用查询次数频率远超中国 101
表3-15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价格对比 103
表3-16 个人征信业务2020年营收规模测算 104
表3-17 预计2020年按揭贷款相关征信业务收入达到3.78亿元 106
表3-18 美国信用卡总信贷余额仅次于按揭/学生贷款 107
表3-19 几个发达经济体人均信用卡数量远超中国 107
表3-20 预计中国信用卡总量在2020年达到12.3亿张 107
表3-21 预计2020年信用卡相关征信业务收入达到58.6亿元 107
表3-22 FICO评分的金融业务使用场景 108
表3-23 参考FICO评分的金融业务使用场景,其他金融业务收入在2020年可达14.3亿 108
表3-24 P2P贷款征信业务预测 109
表3-25 预计2020年衍生征信业务收入达到38.3亿元 111
表4-1 八家准个人征信机构差异化定位比较 116
表4-2 个人征信产品与服务的应用场景 127
表4-3 三类模式的发端、核心参与方各不相同,且各具优劣势 129
表4-4 西方成熟个人征信市场“巨擘主导”的特征突出 131
表4-5 发达经济体通常存在少数占主导地位的征信机构,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 132
表4-6 获批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公司的主要业务策略 141
表4-7 民营个人征信机构未来的发展路径 144
表4-8 主要发达国家征信市场呈现寡头格局 144
表4-9 排名行业前三的公司将能够占据70~80%的市场分额 145
表5-1 市场化征信机构将有更多拓展业务的机会 146
表5-2 面临较高融资限制的小型公司占比 148
表5-3 中美关于征信行业隐私保护的制度对比 150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图1-1 征信流程示意图 13
图1-2 征信的基本功能 14
图1-4 征信行业产业链 17
图1-5 我国征信行业历史沿革 20
图1-6 个人征信系统接入机构情况(2014) 21
图1-7 个人征信系统信息采集账户数量及占比(2014) 22
图1-8 主要个人征信系统覆盖率 (2014) 22
图1-9 传统金融的中介职能v.s.现代金融的平台职能 37
图1-10 征信为互联网金融面临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9
图2-1 私营征信机构的数据来源和产品服务更加多元化 40
图2-2 公共征信模式以央行信贷登记系统为中心 41
图2-3 同业征信以行业协会为主导,为会员服务 42
图2-4 混合型征信模式里公共和私营信息互为补充 42
图2-5 主要发达国家的征信行业较为成熟,主要是私营、或混合型运营模式 45
图2-6 我国征信行业的成长性要素框架图示 47
图2-7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 48
图2-8 中国征信市场图谱 50
图2-9 以华夏信用咨询为例,企业征信机构的服务产品已经较为成熟 53
图2-10 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 57
图2-11 2014年央行个人征信数据库收录信息构成 66
图3-1 大数据征信纳入了更多的变量 70
图3-2 大数据产业发展与政府数据公开 71
图3-3 大数据技术为征信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72
图3-4 Zest Finance的大数据信用评分模型 73
图3-5 芝麻信用基于冠军挑战的优选模型 78
图3-6 大数据征信与应用场景的优化闭环 80
图3-7 应用场景蕴含巨大的消费潜力 80
图3-8 产业互联网化的逆向过程 81
图3-9 中国个人贷款在过去五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个贷余额将达到55万亿 91
图3-10 芝麻信用的信用生态体系 94
图3-11 芝麻信用的应用领域 95
图3-12 芝麻信用的具体产品与服务 95
图3-13 银之杰征信产业布局 98
图3-14 征信价值:自身成长空间+重构“信用”价值 99
图3-15 美国征信行业营收规模与消费信贷规模比例远超中国 100
图3-16 日本和美国企业征信营收规模与GDP的比较 102
图3-17 个人征信业务2020年营收规模测算 104
图3-18 1998~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期 105
图3-19 非信贷数据能够串联更多非信贷数据来源,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征信应用 109
图3-20 美国互联网创新公司CredITKarma的运营模式 110
图4-1 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生态体系雏形初现 113
图4-2 Experian客户及业务条线收入构成(2015) 115
图4-3 个人征信产品与服务的应用场景必将拓展到传统金融借贷领域之外助推信用教育示意图 128
图4-4 国际上个人征信行业主要呈现出三大类模式示意图 128
图4-5 未来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发展有望形成高开放度的公私兼营模式 130
图4-6 美国2013年个人征信行业市场份额,前三大征信局占据63.5%的市场 133
图4-7 美国的征信产业链优化了数据采集、管理和信用信息计算的环节 134
图4-8 征信公司典型常规增值服务列举 137
图4-9 互联网公司征信业务平台模式 138
图4-10 互联网公司和非互联网公司侧重不同领域 140
图4-11 互联网公司征信业务平台模式 141
图4-12 我国未来征信市场或将呈现“央行公共征信系统+寡头商业征信机构”的格局 143
图5-1 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发力重点 148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