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收藏 简体 繁体 English

中国养老产业研究报告
养老 养老产业 研究报告 报告        2021-06-23

摘要
      养老产业是指以老年人的生活为中心,为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服务的相关产业的总称。养老产业主要包含四大子行业:养老服务业、养老地产业、养老金融业和养老用品业。
      养老产业现状是需求旺盛但给付能力不足。1979年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我国老龄化率不断提升,而近期逐渐放开的二胎政策使得70/80后的家庭结构从421向422转变,赡养和抚养压力逐渐增加,专业化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强烈。根据民政部数据,我国养老床位数持续增长,04-14年养老床位数年均增速达15.27%。截至2015上半年我国共有养老床位数585万张,按照4.24万元的单床收入估算,2015年我国机构养老市场规模为2480亿元。预计随着床位数的增长和单床收入提升,机构养老市场规模增速有望长期维持10%-15%的高增速。与市场规模高增速相反,2012年人均城镇可支配收入仅为2.46万元,远低于4.24万元的平均养老床位费用,而市场上又没有建立统一的养老支付制度,导致我国养老院难以实现盈利。需求旺盛与给付能力的不足为当前中国养老市场的主要矛盾。
       静候政策落地,长期护理险或为产业转折点。根据日本经验,长期介护险是日本养老市场的拐点。2015年10月29日,在党中央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已经明确提出“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们认为支付制度的改革有望成为中国养老市场的转折点,预计随着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相关政策会陆续落地,建议密切关注。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大体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受传统文化影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相对稳定的因素,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一直占据主要位置。“十二五”规划,提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模式探索,居家养老优于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通过以Natali、泰康之家、四季青敬老院、广渠门日间托老中心为例,我们测算了居家养老、高端机构养老、中低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据测算,居家养老、高端机构养老、中低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市场空间分别为2100、600、2000、400亿元,其中居家养老的净利率约为15%,高端机构养老的净利率约为1%,中低端机构养老与日间托老均难以实现盈利。居家养老、高端机构养老、中低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人均费用分别为1.0、10.0、3.6、1.9万元/年。从盈利能力、可复制性、市场空间等方面来看,居家养老均优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我们认为,居家养老的运营模式最好并可以实现盈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带来重大利好,养老产业已进入历史机遇期。人口结构决定中国现已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养老产业将迅速扩容。目前养老产业发展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刺激,近日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医养结合”概念,为整个养老产业链带来重大利好。
养老地产在“医养结合”催化下潜力巨大。养老地产尚在起步阶段,空间巨大,这是因为1)老年人口结构性高速增长;2)新增老年人口可支配财富更多;3)养老机构建设速度远低于老年人口增速;4)独生子女家庭照顾能力弱,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养老地产需求将大幅上升。近日国务院提出的“医养结合”概念将允许养老机构进入医疗护理康复市场、整合冗余公立医疗资源,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扫除最大障碍的同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极大提升养老地产的潜在价值,催化养老地产高速发展。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养老医药进入高速成长期,市场规模5年内翻倍。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养老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养老医药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5年内,市场将迅速扩容至1.36万亿元,几乎是2015年的2倍,而10年内,市场规模则将达到2.4万亿元,达到2015年的3倍。
      商业养老保险是填补养老金缺口最重要的补充力量,潜力巨大。中国基本养老险替代率已由2001年的73%快速下降至2014年的43%左右,而企业年金的覆盖率仅为6%,作用微乎其微。如果要维持国际通行的最低替代率水平(45%),则5年内将出现9%左右的替代率缺口,且该缺口将随着“婴儿潮”一代退休而快速扩大。为了填补缺口,新“国十条”已明确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政策意图明确。保守假设未来商业养老保险额外提供5%的替代率,对应增量保费每年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2014年寿险行业全部保费的25%。
      对于中国养老之困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今形势更加严峻,改革更加迫切。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在2013年见顶。目前3个就业年龄人口抚养一个退休年龄老人,到2050年将变为1:1。中国目前37岁的人口年龄中值已经超过了发展中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靠近,但从人均收入来看,却达不到这一水平。截至2014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万亿,仅占2014年GDP的5.6%。不考虑财政补贴,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收不抵支,收支缺口为1,300亿,预算显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将扩大至3,000亿。
       根据我们测算,在当前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之下,不考虑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结存将于2019年消失殆尽。如果维持近年来的财政补贴力度,累计结存将于2023年消失殆尽。2014至2050年间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累计缺口的现值为41万亿,相当于2014年GDP的60%,缺口主要来自人口老龄化和转轨成本(历史改革中未补缴的债务,26%)两方面。分阶段看,2023年前是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最佳窗口,在此之后,养老金收支情况将快速恶化。
       风险管理、税收优惠、投资收益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发展。
养老保障体系连接着资金端和消费端,是整个养老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环节。养老保障本质上是一种延迟消费的财务安排:将个人退休前工作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进行投资并在退休后定期发放,以保证个人退休后收入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具体来说,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强制或税收优惠的方式从资金端吸纳资金流入,并通过现金流再安排、投资增值和风险管理实现稳定的个人养老现金流,该现金流流向消费端驱动养老消费产业增长。
      凡未有注明出处的均为我公司北京经纬万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内部资料。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我国养老产业链概述 14
第一节 综述 14
第二节 养老产业链概述 15
1.2.1 养老产业链的投资窗口期开启 15
1.2.2 养老产业链四大子行业养老服务业是核心 15
第二章 老龄化加速和政策红利共同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20
第一节 人口结构的角度:养老产业是基于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一类可选消费品 20
2.1.1 “银发”产业的出现源于老年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 20
2.1.2 中国面临全球范围内最为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21
2.1.3 中国老年人口的结构性差异较大 25
第二节 政策不断出台,引导“银发产业”加大供给 29
2.2.1 国家层面政策不断出台,支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30
2.2.2 各职能部委密集发文,助力政策落地 33
2.2.3 对进一步缓解老龄压力的一点思考 37
2.2.4 未来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化养老和资金保障 40
第三章 国际经验借鉴 46
第一节 日本:从制度到服务的创新 46
3.1.1 人口结构来看,中国的今天类似30年前的日本 46
3.1.2 将服务和人性设计做到极致的日式老年福利体系 49
3.1.3 案例:日本养老社区的服务理念 53
3.1.4 日本医疗服务产业:养老与医疗服务不分家 56
第二节 欧洲老龄国家“前辈们”走过的路 60
3.2.1 欧盟:部分国家在百年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60
3.2.2 英国:形成“社区照顾”和“养老小城”养老双模式 61
3.2.3 瑞典:高福利老龄社会的代表,输出服务理念和高端老年用品品牌 63
第四章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 70
第一节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概况 70
4.1.1 预计养老产业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十万亿 70
4.1.2 我国养老市场格局:97%活力老人为主,“中高端”是市场增长点 72
4.1.3 老人支付能力有限是制约养老市场的关键因素 73
4.1.4 我国养老产业基础设施先行,居家养老为主 75
第二节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总供给“压力山大” 76
4.2.1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76
4.2.2 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87
4.2.3 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占比90%以上 96
4.2.4 社区养老,核心是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掌控,关注养老地产 100
4.2.5 机构养老,关注医养结合型 103
4.2.6 养老模式探索:居家养老优于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 108
4.2.7 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与移动医疗 116
第三节 日趋成熟的养老地产 118
4.3.1 需求端:我国养老地产发展仍需配套养老服务 118
4.3.2 供给端:产业政策市场多面向好 120
4.3.3 产业端:房企开发商积极进军 124
4.3.4 产业端:保险公司也大举试水 129
4.3.5 美日模式借鉴 132
4.3.6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趋势判断 139
4.3.7 养老地产:起步阶段,保险公司主导模式优势明显 144
第四节 养老用品、康复器械受益银发经济 156
4.4.1 养老医药:进入高速成长期,市场急速扩容 157
4.4.2 我国养老保健与服务市场需求巨大 160
4.4.3 医疗器械:诊疗康复器材市场空间大 166
第五节 养老金融:保险行业可以参与分享整个养老产业链的蛋糕 167
4.5.1 养老三支柱体系失衡带来保险业的潜在机遇 168
4.5.2 中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养老之困 169
4.5.3 中国养老之困四问 188
4.5.4 风险管理、税收优惠、投资收益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发展 199
4.5.5 商业养老保险:两因素驱动超过3000亿市场增量 202
4.5.6 长期照护/护理保险制度:养老保险为主的金融服务亟待发展 203
第六节 其它配套产业 210
4.6.1 食品、日化等日常消费品行业 210
4.6.2 休闲娱乐行业 210
第五章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及机会分析 212
第一节 我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精细化、信息化、金融化 212
5.1.1 当养老遇见“互联网+” 212
5.1.2 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医疗服务是关键 217
5.1.3 养老服务业金融化 221
第二节 机会分析 224
5.2.1 现有痛点孕育行业发展机遇 224
5.2.2 养老产业链机会梳理 226
5.2.3 具有竞争优势企业特征梳理 228
第三节 风险提示 229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图表目录
表1-1 中国养老产业仍处于小而散的格局,需要在下一个阶段出现细分龙头 19
表1-2 养老产业四大子行业养老服务是核心 19
表1-3 养老服务业涉及内容 20
表1- 5 “大健康”范畴下的老年用品 22
表2-1 我国老年消费群体按消费能力可被分为4类 24
表2-2 2002年和2011年高龄老年人失能状况 31
表2-3 2006年至今,国家层面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大政策不断出台 34
表2-4 各部委配套政策一览 37
表2-5 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一览 39
表2-6 第三方调研机构统计,与子女共同生活、独自生活、住养老院是主流养老方式 41
表2-7 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第三方调研机构统计,近七成受访者对此表示反对 42
表3-1 德洲会医疗集团旗下医疗机构数量构成 58
表3-2 德洲会医疗集团精益运营关键成功要素 59
表3-3 2000-2010年日本普通诊所数量 62
表3-4 2000-2010年日本医院病床使用率(%) 62
表3-5 日本养老上市公司“小规模+连锁化”的经营模式 62
表3-6 欧盟国家普遍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但老龄化速度放缓,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之比 63
表3-7 全球部分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养老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71
表4-1 消费倾向为1.2假设下全国老年人消费潜力预测(可比价总额,2010年价,亿元) 74
表4-2 消费倾向为1.5假设下全国老年人消费潜力预测(可比价总额,2010年价,亿元) 74
表4-3 我国老年人群消费需求情况 75
表4-4 中高端养老机构收费及入住情况 75
表4-5 部分经济体进入老龄社会时发展情况比较 76
表4-6 城市农村养老收入来源 76
表4-7 我国老年人口人均收入、支出和财产(2011年,单位:元) 77
表4-8 上海“9073”及北京“9064”养老格局 78
表4-9 养老产业四大子行业养老服务是核心 82
表4-10 以色列Natali公司养老服务业务概览 84
表4-11 中国老龄化进程(%) 87
表4-12 北京老年人消费结构 89
表4-13 医养结合合作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90
表4-14 主要养老模式的对比 91
表4-15 2013年部分国家每千人医生数量及床位数 93
表4-16 1991-2014年养老服务床位数情况 94
表4-17 至2020年我国需新增养老床位的敏感性测算 94
表4-18 2000-2050年我国老年人需上门护理服务人数将不断上升 95
表4-19 国内多数民办养老机构的“脸谱” 96
表4-20 我国养老机构实际入住率不断下降(2009-2014) 96
表4-21 高端养老项目普遍以会员费的形式设置较高门槛,入住率较低 97
表4-22 中高端养老机构收取月费4000-8000元左右,部分已形成良好口碑,一床难求 97
表4-23 中低端养老院多数为公办,其余为民营,数量庞大且门槛较低,市场整体处于小而散的格局 98
表4-24 中国主要民营养老服务机构项目 98
表4-25 中国主要外资养老服务机构项目 99
表4-26 北京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补贴扶持政策 107
表4-27 营利性养老机构与非盈利性养老机构优惠政策对比 107
表4-28 有无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制度下的收费情况 110
表4-29 2013年中国公办养老机构数量占比72% 114
表4-30 我国民办养老机构中实现盈利的仅占总数的9% 114
表4-31 泰康之家燕园收费标准(具体价格可能有所变动,以实际价格为准) 114
表4-32 泰康之家燕园收入成本测算表 115
表4-33 四季青敬老院收入成本测算表 116
表4-34 广渠门日间照料中心收入成本测算表 117
表4-35 各种养老模式盈利能力对比 118
表4-36 各种养老模式盈利能力对比 118
表4-37 养老地产产品分类 121
表4-38 至2020年我国需新增养老住宅面积的敏感性测算 122
表4-39 假设养老地产2025年达到较均衡水平,中性假设下新增建面约为住宅销面的6.2% 127
表4-40 假设养老地产2035年达到较均衡水平,中性假设下新增建面约为住宅销面的4.8% 127
表4-41 万科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较为成熟 128
表4-42 保利养老地产项目,北京保利和熹会达到满租 129
表4-43 绿城养老地产项目 131
表4-44 美国各种类型养老地产的特征 137
表4-45 养老地产发展的四个阶段,我国仍处于起步期 143
表4-46 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保险公司进军养老地产的优劣比较,有一定的互补性 145
表4-47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 146
表4-48 我国人均退休金增长迅速 146
表4-49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与退休人口增速 146
表4-50 房地产企业主导的养老地产项目 149
表4-51 房地产企业从事老年地产所面临的风险 150
表4-52 产业资本主导的养老地产项目 151
表4-53 保险企业进军养老地产情况 152
表4-54 REITs的中国之路 153
表4-55 养老地产选址考虑 155
表4-56 中国养老住宅主要盈利模式 155
表4-57 部分养老地产经营管理相分离合作模式 157
表4-58 2005-2015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总额及增速 159
表4-59 中国老年人医药市场规模测算(亿元) 160
表4-60 老龄人口患慢性病概率大大高于年轻人群 161
表4-61 2009-2014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走势 164
表4-62 2013年底我国保健品产品结构 164
表4-63 日医学馆各项收入占比 167
表4-64 美国养老社区市场中前100位盈利性企业的供给结构 167
表4-65 医养结合合作模式 167
表4-66 全球助听器市场份额构成 168
表4-67 中国血压计市场份额 169
表4-68 中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 171
表4-69 201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万亿 173
表4-70 2010与2000年我国老人主要生活来源占比比较 174
表4-71 五等分老年人口收入比重(单位:%) 175
表4-72 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176
表4-7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历史收益率 亿元 177
表4-74 三大养老金新政推进情况 178
表4-75 预计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缺口会逐年扩大 180
表4-76 基础养老金缺口测算:宏观指标 186
表4-77 基础养老金缺口测算以及改革对缺口的影响 190
表4-78 世界主要国家第一支柱养老金缴存比例 191
表4-79 中国企业年金对比美国401(k) 192
表4-80 企业缴存比例和国有资产划拨与基础养老金缺口的敏感性分析 198
表4-81 世界主要国家退休年龄 200
表4-82 多数国家第一支柱替代率稳定在40%左右 201
表4-83 海外部分国家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递延税收优惠模式 202
表4-84 2009-2016年重大保险行业的相关政策 205
表4-85 部分国家长照护保险推出时间及人均GDP(美元) 208
表4-86 日本和台湾长期照护保险介绍 209
表4-87 2000-2011年日本长期照护保险支出及占GDP比重 211
表4-88 青岛和长春长期照护保险比较 211
表5-1 养老信息化相关政策 215
表5-2 养老信息化产业链简析 219
表5-3 日本机构养老服务的软/硬件情况 220
表5-4 日本养老产业的经营模式 221
表5-5 日本有偿养老设施的分类 222
表5-6 美国养老机构的分类及特点 223
表5-7 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多元化 224
表5-8 预计到2030年65岁及以上患慢性病的老人将超1.5亿人 226
表5-9 我国民营养老机构目前半数以上亏损 227
表5-10 我国民营养老机构78%利润率在5%以下 227
表5-11 三大险种解决支付能力问题 228
表5-12 小而散的中国养老产业,亟需细分龙头 230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图1-1 服务是养老产业链核心 20
图1-2 养老服务业涉及范围图示 21
图1-3 养老地产分为五类 21
图1-4 养老用品业涉及范围 22
图2-1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增速下滑 25
图2-2 2030年或将是我国老人数量多过少儿数量的拐点 26
图2-3 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六个省份为:重庆、四川、江苏、辽宁、安徽、上海 27
图2-4 全球主要经济体老龄化率 28
图2-5 2050年前我国老龄化率预测 28
图2-6 “肥肚子”的后移:2050年,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是今天的4倍多 30
图2-7 三十五年后,我国失能老人规模或将增至1875万人,年均增速在3%左右 31
图2-8 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中的多维产业效应 32
图2-9 2050年,我国城镇地区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71% 32
图2-10 “十三五”期间养老政策的可能方向 44
图3-1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高达37% 50
图3-2 日本中泽养老设施的分区模式 53
图3-3 1962-2009年日本卫生费用及GDP占比 60
图3-4 1960-2010年日本医院总数 61
图3-5 1960-2010年日本公立与私立医院占比 61
图4-1 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情况 80
图4-2 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框架示意图 82
图4-3 我国社区服务机构发展情况 85
图4-4 我国养老机构结构分布不均 86
图4-5 机构养老空置率超50%盈利水平也很低 108
图4-6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入住对象示意图 109
图4-7 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一体化闭环,其实就是一个物联网的模型 119
图4-8 养老地产处于产业链上游,可以承载整个养老服务业 123
图4-9 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在2060年之前还会继续上升 125
图4-10 1997年以后,美国历年新建老年住宅占比基本 126
图4-11 英国历年新建老年住宅占比最高超10% 126
图4-12 美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在1970-1990年间迅速上升 136
图4-13 美国1997-2007新建老年住宅数量呈逐渐平稳趋势 136
图4-14 美国各类老年地产租金增长速度趋于平稳 138
图4-15 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在2012年已达24.4% 139
图4-16 独生子女父母2010-2025年进入退休年龄 147
图4-17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模式 151
图4-18 养老用品产业链包括药物治疗、养老保健和医疗器械三大块 158
图4-19 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情况 162
图4-20 日本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情况分析 163
图4-21 中国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163
图4-22 养老金融:保险行业可以参与分享整个养老产业链框架示意图 170
图4-23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 172
图4-24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纳与领取人数比约为3:1 173
图4-25 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化 177
图4-26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于2013年见顶回落 181
图4-27 老年人抚养比陡峭上升 181
图4-28 中国人口年龄中值已接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水平 182
图4-29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 182
图4-30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情况 183
图4-31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收不抵支 183
图4-3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纳比例2014年降至17% 187
图4-33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2013年降至53%,其中企业职工为52%,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70% 187
图4-34 分阶段看,2023年前是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最佳窗口 188
图4-35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领取养老金人数变化 188
图4-36 中国城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领取养老金人数变化 189
图4-37 2050年征缴收入和支出的缺口将达到35万亿,占2050年财政支出的15%,占2050年GDP的4% 189
图4-38 2014至2050年间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累计缺口的现值为41万亿,相当于2014年GDP的60% 189
图4-39 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上涨10%,大幅跑赢CPI,与就业人员工资增速基本一致 193
图4-40 近年来基本养老金的人均支出增速明显高于人均缴存 193
图4-41 美国养老制度体系 194
图4-42 美国65岁以上人口收入来源 194
图4-43 美国65岁以上人口收入来源:最高和最低收入群体 195
图4-44 截至2013年底,非金融类国有企业总资产104万亿,净资产37万亿 199
图4-45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已经提升至75岁 200
图5-1 “智慧养老”模式 216
图5-2 泰康养老地产商业模式 225
图5-3 预计到2030年完全失能的老人需要床位404万张,护理人员数202万人 227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友情链接